首页微信阅读阅读财经微信文章南风窗微信公众号文章

“颜值”是怎么变成正义的?

南风窗


对,人是最喜欢为自己的情感好恶找理由的动物。很多理由,无论拙劣的还是精致的,无论是大白话还是要装学术腔,可能都没那么理性,是为了支持情感而“编”出来的。


阅读美国一些政治哲学家的经典著作,如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罗纳德·德沃金的《至上的美德》曾经是我比较痛苦的记忆。他们的分析和逻辑论证到了非常琐碎的地步,几乎是一种智力折磨。


即使是比较通俗的桑德尔,也是提示我们必须用大脑思考。而思考当然是要消耗能量的,并不那么舒服。但美国历届总统的就职演说,和政治哲学家比却具有完全不同的风格。


比如特郎普是这样说的:


“我们国家中被遗忘的男男女女将不会再被遗忘。所有人都将听取你们的声音。你们和千百万人一道投入这一历史性的运动中2,而世界从未有此盛况。”“从今天起,一个新的愿景将领导这片土地。从今天起,只有美国第一,美国第一!”


现在我再重新看了一下,特郎普的演讲,没有一句是分析的,没有一句进行了逻辑推理,全部是用抽象但很有文艺范的语言进行描述。


而且很多词语或表述——比如“国家”、“男男女女”、“千百万人”、“历史性”、“美国第一”——要么自带正义和情感,要么形象性很强,一看就是冲着心理而来的。显然,听着的人会很激动,心理上会很愉悦,因为这不是在消耗能量,而是在释放能量。


这种“打动人心”而不是“说服头脑”的风格当然是精心设计的。联系到“颜值就是正义”、“情感就是正确”这类社会现象,我对这里面的心理- 社会机制产生了兴趣。


情感自带价值观

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商业领域,无数的例子一次次地证明,“打动人心”的能力很重要。而“打动人心”其实就是激发别人的情感。


在我所观察到的商业大咖中,他们从来不会愚蠢地去刺激人们的情绪,而是巧妙地、不动声色地激起人们的情感。这点和身处社会下层的人似乎相反,一些人在社会交往中没见得能够激起别人的情感,刺激别人的情绪倒是偶有发生。


这些大咖肯定明白:说服头脑是没什么用的,非常困难,因为头脑倾向于去作出思考、分析,甚至有怀疑,会让别人和他们保持心理上的距离。但打动情感,却能迅速地激发出人们的心理能量,获得认同。


为什么说服头脑很困难?我对这个问题想了很久,发现包括写过《乌合之众》的勒庞在内的很多人的解释是不充分的。尤其是在读到德国社会学大师马克斯·韦伯,以及英国哲学家罗素想从学术界进入政界,却都遭到失败的故事时,更是产生了困惑。


现在我明白了。答案就在情感的本质中。


假设有一个社会贫富悬殊,很多人再努力也处于受剥夺的地位。小张正是这样的一个人。可以想象,如果他还有自然情感,他肯定不满、愤懑。


好。有人对他说:“不要有情绪!”我相信小张肯定想在心里骂人:“我这叫情绪吗?或者,我只是有情绪吗?”是的,看上去,小张的不满、愤懑确实有情绪的成分。


但如果我们去体验一下他的处境和心理,发现跟“情绪化”的那些心理- 行为还是有点不同。这并不仅仅是不理性。有一个声音可能会告诉我们:这不公平!


情绪是不可能感觉到什么公平不公平的,只有情感能感受到。而公平不公平,属于一种价值观。


亚当·斯密说,“情感或心里的感受,是各种行为产生的根源,也是品评整个行为的善恶最终必须倚赖的基础。”


如果我没有歪曲斯密先生的话,我可以这样解释说,善恶,也是要看好恶的。比如,你打一个小孩,让我感到恶心、反感、鄙视、愤怒——这些情感本身就自带价值判断了,我当然愿意认为这是错的。


那么,再推一步,就可以推出这个结论了:情感本身是有价值观的!这个结论,我发现可以解释太多的现象。


2017年8月初,我作了一个调查。有5个青年怀着强烈的兴趣参与了。我们的问题意识是:为什么一个人让你厌恶,就会认为他是坏的?或者,为什么一个人让你愉悦,你就认为他是好的?为什么在这个看脸的社会里,很多人会认为“颜值就是正义”?为什么很多人“帮亲不帮理”?


这个调查设计得有点特别,不是倾向性或观点性调查,而是“体验性调查”。具体是我找一个地方,告诉他们一起来看两部电影,然后,由我来提问,他们把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告诉我就行了。挺简单的。


从情感到道德

我先放了一部电影《举起手来》,嗯,郭达、潘长江演的,比较搞笑的经典抗战剧(不知道可不可以叫做抗日神剧?)。他们5个人看得挺欢乐的。


看完之后,我问他们:“恨鬼子吗?”我要他们用内心的真实感受回答。


他们中,5 个人全回答:“谈不上恨。”


我问为什么?他们回答:“觉得(剧中)鬼子挺蠢挺搞笑的。”从这里可以看到:如果一个人,哪怕他是一个坏人,能够给我们带来欢乐,引起了我们愉悦的情感, 我们好像没那么恨他,不会认为他是一个坏人,至少认为他是坏人的程度不强。


我接着再放了一部《南京!南京!》。这下,他们都看得咬牙切齿,表情痛苦,于是,我只放了一半,就不再放了。


问题仍然是:“恨鬼子吗?”


“恨!”他们回答的时候,表情还没有摆脱痛苦。


同样,逻辑也很清楚:一个人如果制造了我们的痛苦,让我们在感情上厌恶、愤怒、羞辱,我们就会恨他,会认为他就是一个坏人。


总结一下,我们会恨让我们痛苦的人,会爱让我们开心的人——很多时候,跟这个人是不是真对我们好,没有关系。


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呢?经过推理,我发现了两个链条。


一个链条是从情感体验到道德判断:如果一个人让我们情感上愉悦→ 这意味着我们预设了他在心理上对我们有正的价值,至少负的价值有正的效用→所以他好像是个好人,至少可恶程度不强。


心理指挥头脑

从这个链条,我发现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并且,突然记起了英国哲学家休谟所说过的一段话。我发现,某种程度上,他是对的。


这个事实是:无数人认为一个人是好是坏的道德判断,其实是被情感所影响的。根据自我同一性的原理,他们头脑上的理性判断,只是在心理这位领导的“要求”下,去找理由而已。心理要让头脑跟自己保持一致,即使头脑有“不同意见”,那也要“服从组织决定”。


休谟的话是:“理性是且只应当是激情的奴隶,并且除了服从激情和为激情服务之外,不能扮演其他角色。”理性当然可以扮演很多很多角色,要不然苹果手机怎么会被发明出来,移动互联网也不会出现,一种社会规律、心理规律也不可能被揭示出来,休谟老师自己更是不可能说出这番话了。


另外,理性不仅可以干很多很多厉害的事情,也有本事去控制激情,让激情服务于自己,在这点上,我想说,休谟老师,你错了。


但休谟又对了,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理性确实是激情的奴隶。在这里,“激情”不是只指一股表现得好像很激动的心理能量。它其实是指各种欲望,各种情感,比如爱、恨、恐惧、贪婪。


很多在股市被套牢,输得底裤都没有的人,就是典型的头脑在心理面前没有话语权,理性只是激情的奴隶。原理很简单:当贪婪、恐惧弥漫于他内心的时候,其力量太强大了;相比之下,他头脑的判断,力量非常弱小。


当股市下跌的时候,尽管他的头脑可以作出一个判断——危险,但这个危险,还没有下跌到让他输掉底裤的地步,头脑的判断还没有得到事实的支持,所以相对于贪婪、恐惧的强大力量来说,几乎不会影响到他的行为。


嗯,等到股市一泻千里,既成事实造成后,他可能捶胸顿足自己为什么当时不听一下头脑的。但一切已经晚了。


南风窗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及南风窗网刊登的所有署名为南风窗记者、特约撰稿人的作品为南风窗杂志社享有著作权的作品,未经南风窗杂志社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形式使用,违者必追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更多精彩报道,请关注新一期《南风窗》

点击屏幕右下方写评论,可参与讨论哦!

▼▼点击「阅读原文」,2017年第18期的《南风窗》精彩内容先睹为快。

免责声明:由于网络信息更新速度快、来源较多,当您在查看好东西(www.haodonxi.cn)所整理的信息时,企业的信息可能已经发生变更,请慎重核实,"好东西"不做任何形式的保证和担保。"好东西"信息来源于网络"好东西"不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负责,请用户慎重选择使用该信息。"好东西"业作为信息获取平台不参与用户间因交易而产生的法律纠纷,纠纷由您自行协商解决。

投诉方式:511543066@qq.com,是处理侵权投诉的专用邮箱,在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请您尽快联系悉"好东西"工作人员处理,我们会在7个工作日内给您答复,感谢您对"好东西平台"的关注与支持!

日最新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