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微信阅读阅读新闻微信文章南方周末微信公众号文章

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去哪儿了

AIG被救助后进行了改组瘦身,只集中于核心的保险业务,卖掉很多非核心部门。(视觉中国/图)

全文共4888字,阅读大约需要12分钟。


  • 从公司的层面看,很多祸首受到了各种惩罚。有的公司破产了,有的公司被政府接管,更多的被罚款。


  • 从个人的层面看,受到惩罚的祸首极少,只有极少几个人被罚款、被禁止担任金融公司的高管。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10年前次贷危机在美国发生,初起之时,人们以为那只是房地产的局部危机,但想不到引发了2008年燎原大火的美国总体金融危机,成为震撼全球的金融海啸。


房屋次贷造成的直接损失其实并不很大(据美联储最初的估计大约只是0.1万亿美元)。但是,引发金融海啸的一项重要金融产品——金融衍生品,总数却达到400万亿-530万亿美元之间(美国2007年的GDP总值还不到14万亿美元)。为什么区区的0.1会“发展”成400-530呢?


这是因为一连串的高风险玩火行为,涉嫌的祸首主要有4类:次贷原创者、次贷证券化者、证券评估者、风险对冲者。


如今这四大祸首的境况如何?他们受到什么惩罚了吗?是否有人反省反思?

1


次贷原创者

2010年,发放次贷的第一大巨头全国金融公司创始人摩兹洛与证交会达成庭外和解,摩兹洛付出6750万美元的赔偿罚金,同时将终身不得在公开上市的公司中担任高级职务。


次贷原创者是第一个祸首,他们把大量次贷借给信用差、风险高的人,为了引诱人来借次贷,耍了种种误导性的花招,造成巨大的违约风险。


当借款人大量违约之后,次贷原创者是第一个陷入危机的。


新世纪金融公司是发放次贷的第二大巨头,2007年3月股票停牌,4月宣布破产,标志着次贷危机的正式来临。


2009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起诉了新世纪公司的3位高管,称他们误导投资者。2010年,双方达成庭外和解,那3位高管被罚5年内不得在公开上市的公司中担任高级职位。另外,公司的13位前高管还要总共付出九千多万美元的赔偿费。在公司破产清盘的过程中,它的一个品牌Home123被伊利诺伊州的一家公司买去。


发放次贷的第一大巨头是全国金融公司,当2007年4月新世纪宣布破产的时候,全国金融公司高管摩兹洛还执著地认为自己不会出问题。有分析家认为,他的这种执著是源于其性格的“自我妄想”,这种执著曾经推动他创业、拓展、发达,但最后也把他推向失败。2006年,他已看到次贷给公司的财务造成很大问题。他一方面提醒公司要注意这些危险,但另一方面又宣布公司没有问题。直到2007年2月,他的公司还在发放零首付的高风险贷款。


2007年7月,全国金融公司的股票大跌。8月,它从美国银行获得20亿美元投资,希望能够振奋投资者的信心;9月它又雇用公关公司来做公关鼓动。但这些执著的努力都不能改变次贷危机造成的大势,公司的财务状况急剧恶化。2008年1月,它聘请了投资银行的专家来分析公司的出路。专家的意见是:出售公司。买主美国银行付出了40亿美元。


美国银行也从事房贷,收购全国金融公司之后,美国银行在房贷市场中的份额大大增加,全国金融公司在房贷服务方面强大的人力物力网络给美国银行带来很大利益。


全国金融公司出事之后,证券交易委员会对公司高管进行了调查。摩兹洛写的那些对内说公司有危险、对外说公司没问题的信件成为证交会提出指控的有力证据,如此白纸黑字的文件,在调查其它公司时很少能够获得。2010年在法庭开审前夕,摩兹洛及其他两位高管与证交会达成庭外和解,摩兹洛付出6750万美元的赔偿罚金,同时将终身不得在公开上市的公司中担任高级职务,其他两位高管得到的惩罚比摩兹洛轻很多:一位被罚552万美元、被禁担任高职3年,另一位被罚13万美元、被禁从事与证交会往来的执业1年。


此案还牵扯到很多华盛顿的政客,因为他们从全国金融公司获得超级优惠的贷款。全国金融公司有一个特殊项目,名为“摩兹洛的朋友”,专门给这些“朋友”提供超优贷款。这些朋友政客中有不少国会议员,其中著名的一位是参议员多德。他是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既拿过全国金融公司的超优贷款,还得到过他们的政治献金。这个丑闻给多德带来巨大压力,2010年他宣布将不再竞选连任。

2


次贷证券化者

2010年1月,两房的股票从股市中摘牌,不再公开上市。不过,两房还继续进行房贷方面的业务,而且业绩逐渐有所改善。自2013年始,它们还能有红利上缴财政部。


次贷证券化者是第二个祸首。它们汇聚了分散的次贷,给这些“次品”进行证券化打包,玩“偷梁换柱”的把戏,让次等贷款变成优等债券,而且用了30倍左右的杠杆,制造出大于次贷30倍的债券,使这些有毒资产膨胀泛滥。


房利美和房地美是两个重量级次贷证券化者。房利美成立于1930年代大萧条时期,是罗斯福新政的一部分,主要是给处于贫困中的人们提供房贷,当时是一个国企。1968年,房利美被私有化,成为公开上市的股份制私有公司。1970年,房地美成立,也是一个公开上市的股份制私有公司,工作性质和房利美相似。以前两房对收购的抵押贷款的风险要求很严,只收购优级贷款,不收购次级贷款,多年来业绩很好。后来次贷风行,两房也开始介入,最初它们还是很谨慎,曾经企图使用类似于做优贷时的那套严格的风险标准。但在缺乏管制的房贷市场上,它们看到,次贷原创者们根本不会实行这套标准。在利润的驱使下,它们降低了标准,也大买高风险次贷。


由于两房的特殊背景,政府和国会发出过要对它们加强监管的声音,但在1990年代的去管制大潮之下,这些声音都不了了之。两房自己也不喜欢受监管,它们花重金游说国会,以取得对自己更加有利的政策规定。两房的一名高级行政主管和一位国会议员有特殊关系。这位议员是众议院金融委员会的弗兰克,该委员会是专门处理金融机构事务的。弗兰克是公开的男同性恋者,两房的那名行政主管是他长达11年的“同志情人”。次贷危机爆发之后,有人怀疑他们的特殊关系使两房得到了某些优惠,譬如两房被豁免持有3%资本金来发行债券。


这种豁免使得两房发行了太多的债券,摊子铺得太大,而手中的资本金又太少。当次贷危机发生之后,不充足的资本金使其资金链很快断裂,面临破产。由于两房的国企渊源,2008年9月政府接管了两房,它们再次成为国企。


2010年1月,两房的股票从股市中摘牌,不再公开上市。不过,两房还继续进行房贷方面的业务,而且业绩逐渐有所改善。自2013年始,它们还能有红利上缴财政部。


雷曼公司是次贷危机中的一个著名角色,它是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发行债券的杠杆率极高。正是它2008年9月16日宣布破产后,金融海啸全面爆发。


雷曼破产后清盘,英国金融巨头巴克莱银行收购了雷曼在北美的投资银行和资本市场的业务;日本金融巨头野村株式会社收购了雷曼在亚洲和欧洲的投资银行等业务,大部分雷曼的员工仍然在这些机构中供职。


雷曼的高管富尔德辞职了,CNN称他是造成金融危机的十大要犯之一。美国政府对他进行了调查,但他并没有受到摩兹洛那样的惩罚,大概是白纸黑字的证据不足。离开雷曼后,他仍然在华尔街活动,职位当然不像以前那样显赫。2015年,他领导着一个只有二三十名雇员的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3


证券评估者


由于害怕旷日持久的诉讼不仅耗费巨大,而且可能节外生枝,穆迪公司和标普公司就选择庭外和解。2013年,穆迪付了8.64亿美元,标普付了7700多万美元。


证券风险评估者是第三个祸首,通过他们的“专业”评级,那些原本风险很大的次等债券却被贴上优等的标签。


在做这样不靠谱评级的时候,评估公司很聪明地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这后路依靠了美国宪法中的一项著名条文:言论自由。评估公司在做评估时声明,他们的评估是“意见”,是他们的言论。既然是言论,就要受到“言论自由”的保护。至于别人听了他们的言论之后干什么,他们不负法律责任。


虽然有言论自由的挡箭牌,但挡不住愤怒汹涌的舆论,政府和一些受害团体对它们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够收集到它们企图恶意害人的有力证据,当然这样的取证难度是很大的。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它们怕旷日持久的诉讼不仅耗费巨大,而且可能节外生枝,因此穆迪公司和标普公司就选择庭外和解。2013年,穆迪付了8.64亿美元,标普付了7700多万美元,它们还有另外一些庭外和解,很多没有公开宣布数额。


在金融海啸之后,评估公司都承诺要恪守严格的评估标准。但是,由于结构性的原因,它们很难做到。因为如果一个公司用了严格标准而使客户的评级降低,这个客户就会去找其它评估公司,采用严格标准的公司会失去大量客户。标普公司曾经试过实行较严格的评估标准,马上失去很多客户,市场份额降低,后来就又采用宽松标准,市场份额才提高。

4


风险对冲者

2013年3月,AIG偿还了最后一部分债款,终于全部付清了政府的救助款,外加还付了227亿美元的利息。这年元旦前后,AIG播出了一个大型电视广告:“感谢你,美国!”


风险对冲者是第四个祸首,是他们把次贷最终变成了“原子弹”。


风险对冲者是保险公司,次贷证券化者向它们买风险保险,以便在次贷证券出现违约时能够得到赔偿。由于太多的证券出现了违约,这些保险公司无力赔偿,也要陷入破产。风险对冲保险是一种创新的金融衍生品,1990年代迅猛发展起来,当时是去管制风靡的时代,衍生品完全不受管制,发行的数额、使用的杠杆都是不透明的,可以为所欲为。


这种为所欲为带来了两个后果:一是因为使用了前所未有的大杠杆,把次贷证券化者制造的风险债券又扩大了不知多少倍,生产了无数有毒资产;二是因为保险的特殊作用还会引起还未破产的债券公司也陷入危机。当年这些债券公司买了保险,使其债券评级提高而可以少持有保证金,如果保险公司破产就会迫使债券降级,债券公司就需要马上提高保证金,这些债券公司很可能无法马上筹得足够的保证金,因此也要破产。那么,恶性循环将不断加剧,涉及的金额将快速膨胀,将远远超过美国多年来的GDP。


正是因为对冲保险扮演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角色,美国政府认识到绝对不能让对冲保险公司破产,于是当最大的对冲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出现危机的时候,政府在2008年9月立刻注资,付出了850亿美元。这是历史上最大的救助金额。


AIG被救助后进行了改组瘦身,只集中于核心的保险业务,卖掉很多非核心部门。2010年,它卖掉了在香港的人寿保险机构,获得200亿美元,用来偿还了政府的部分救助债款。AIG的经营状况也有很大改进,2010年第三季度有20亿美元的盈利,它的股票价格大幅上升。2012年12月,财政部把所持有的AIG股票全部出售,这些股票是政府救助AIG注资时获得的。2013年3月,AIG偿还了最后一部分债款,终于全部付清了政府的救助款,外加还付了227亿美元的利息。


就在清偿前夕的2013年元旦前后,AIG播出了一个大型电视广告:“感谢你,美国!”


表面上看,这似乎是感谢美国政府和人民的救助之恩,使AIG能够重获新生。深层的动机则是希望大众尽快改变对AIG的负面印象,AIG在次贷危机中的恶行已经深深刻在大众心中,需要重获大众的信任和好感。


广告背后还有一个更深层隐秘的原因。2011年,AIG的一位离职高管Greenberg召集了一些AIG股东集体状告政府,理由是政府在救助过程中曾经持有大量的AIG股权,但却没有给股东提供公平的赔偿,政府违反了宪法。在2012年,AIG的董事会曾经表示,AIG有可能也加入这个集体诉讼。消息传出之后,招致一片怒骂,AIG这种表现太过忘恩负义!最后,董事会决定不加入集体诉讼,但坏影响已经造成,因此要用广告来“消毒”。

5


祸首与英雄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前主席布鲁克斯蕾·邦意识到新发展起来的金融衍生品存在问题,要求国会批准让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来监管,但遭到国会的拒绝。


10年将要过去,对造成次贷危机的祸首们的调查和惩罚也基本落幕。


从公司的层面看,很多祸首受到了各种惩罚。有的公司破产了,有的公司被政府接管,更多的被罚款。


从个人的层面看,受到惩罚的祸首极少,只有极少几个人被罚款、被禁止担任金融公司的高管。


在金融公司之外,还有一些祸首,他们也没有受到惩罚。


公司之外,既有祸首,也有英雄,曾经有人为防止危机悲壮呐喊。


一位勇敢的英雄是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1997至1999年的主席布鲁克斯蕾·邦,她当时意识到新发展起来的金融衍生品存在问题,要求国会批准让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来监管,但遭到国会的拒绝。1999年,国会通过法案禁止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监管金融衍生品,邦不得不辞职。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邦获得了“勇者剪影奖”,表彰她指出金融衍生品问题的勇气。


当年反对邦的几位公司之外的祸首,都是著名的高官学者。其中有格林斯潘(曾任美联储主席)、鲁宾(曾任财政部长)、萨默斯(曾任财政部长、哈佛大学校长)、莱韦特(曾任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还担任过AIG的特别顾问)。正是他们在国会听证演说,反对邦的监管建议,使国会通过了法案禁止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监管金融衍生品。


金融海啸发生之后,他们不仅没有受到惩罚,还仍然在政界、学界、商界非常活跃,时时可以在媒体上听到他们的高谈阔论,邦的声音反而很少听到。


点击下方蓝字

下载:南方周末新版客户端

免责声明:由于网络信息更新速度快、来源较多,当您在查看好东西(www.haodonxi.cn)所整理的信息时,企业的信息可能已经发生变更,请慎重核实,"好东西"不做任何形式的保证和担保。"好东西"信息来源于网络"好东西"不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负责,请用户慎重选择使用该信息。"好东西"业作为信息获取平台不参与用户间因交易而产生的法律纠纷,纠纷由您自行协商解决。

投诉方式:511543066@qq.com,是处理侵权投诉的专用邮箱,在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请您尽快联系悉"好东西"工作人员处理,我们会在7个工作日内给您答复,感谢您对"好东西平台"的关注与支持!

日最新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