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微信阅读阅读生活微信文章北京早知道微信公众号文章

恢复高考四十年,寒门学子你的命运可曾改变?

后天就要高考了,最近朋友圈被“高考准考证”刷屏了。又是一年高考季,各地“刘明炜的准考证”又准时丢了,全国人民都为这个要参加高考的孩子操碎了心。

怀旧也罢,骗局也好,这充分说明高考已然成为一种文化,变成一场盛大的仪式,全民动员,全民关注。这是何等的神奇!

从1966年高考废止到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高考究竟对于整个社会的教育秩序、对于知识的价值判断、对于几代人的命运有着怎样的意义。没参加过高考的人生是不完美的,这话得以高考制度恢复为前提。今天我们反思、质疑高考制度,我们吐槽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我们开始怀疑读书到底有没有用、是不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其实都是在这一前提和基础之上的。

 

1


高考的社会意义

著名社会学家李强说,恢复高考40年最大社会意义是抵制“走后门”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如果不用高考的分数去衡量,就会有无数的办法“找关系”、“走后门”,使得无法公平公正选拔人才。1977年恢复高考到现在,尽管我们说高考有很多缺点,不能综合性考察人才。但它在一件事情上,做到了公平公正。就是,全体中国人在考分面前,人人平等。这个对中国社会意义特别巨大。”

然而,短短四十年,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考的时代意义也可能已经发生改变。

1977年恢复高考时,录取率只有4.8%,最初的那几年,可能还真的有选拔人才的意义。那时可谓是真正的精英教育了——任何大学毕业生都有相当高的水准,可能放在今天都是一个小专家的水平。但时至今日,录取率已经很高了。高考已经不具备选拔人才的意义了,只是作为一种基础教育的筛选机制。大学更多的是学习一些基础知识或如何与人相处的经验,本科教育已经没有选拔人才这样一个功用了。

2


中国高等教育格局变迁

恢复高考四十年,中国高等教育一直在不断改革,格局亦是发生了变化。《中国新闻周刊》近期发表了名为《中国大学的马太效应》的文章,以兰大与西安交大等一批名校为例,论述了中国高等教育格局的变迁:强者更强,弱者愈弱

 

为了解决这一困境,教育部去年更是发布重磅消息:宣布八份与“985”、“211”工程有关的规范性文件失效。

然而,“985、211两大工程被废除,就意味着高校打破“三六九等”了吗?差距不是‘摘了帽子’就能缩小的。在就业方面, “985”“211”依然是一些单位就业招聘设置的“门槛”,例如华为招人的学历硬性要求就是只要985和211以及深圳大学的学生。

就连陈丹青都直呼自己“何其天真”,为“榜”线边缘起落挣扎的考生写过多份申诉,虽然引起广泛讨论,却是毫无效果。我想就算胡适、蔡元培等等大师今日活过来,出任教育部部长之类的,怕也是无济于事。因为今日格局已和民国大不相同,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何其多,改革之路任重道远。

 

3


寒门学子:敢问路在何方?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余秀兰教授曾发表过一篇关于教育的文章引爆朋友圈,她极其精炼地指出当前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底层放弃教育,中产过度焦虑,上层不玩中国高考

越来越多的社会底层家庭的孩子放弃高中、大学,直接选择技工学校,学门手艺和技术;5%的上层家庭根本不玩中国高考游戏,也看不上国内质量越来越差的本科教育,这些家庭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选择每年学费高达数十万的国际学校,高中甚至初中就到欧美发达国家继续接受最优质的教育,他们将是未来中国社会甚至国际化的精英。

对教育最抓狂和焦虑的当属城市中产阶级家庭,他们的孩子输不起,稍不努力考不上一本、985、211大学,他们的社会流动轨迹就将滑向底层。这就是中国社会当下,生动的阶层教育画像。

中科院社会学博士后的一项调查发现,越贫穷越认同“读书无用”:村庄贫困层认同度62.32%、农村中间层37.24%;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村庄贫困层认为读书无用的比例最高。

家里越穷,读书的代价越高。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学校越差,越难找到好工作。这该死的马太效应!

“教育改变命运”的口号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已然变味。整个社会教育的起点已经提高,即使付出很大成本,得到的也只不过是最基础与必需的教育。好不容易从大学毕了业,发现上层建筑的东西有时候变现是很难的,这些中世纪的雕塑,古罗马的浴池,巴尔扎克的小说真的帮你挣不到什么钱。上大学还真是不如“蓝翔技校”实惠。所以绝望的底层人民干脆放弃高等教育。

但是到了中产阶级,“学校教育”的作用反而没有那么大了,最主要起作用的是“素质教育”,家庭和学校联手合作,才能让这个孩子变成一个更优秀的人,来等待社会的挑选。而最顶层的精英教育,学校说白了,那就是提供一个基本的环境,最终起作用的是家庭本身的思想观念、社会阶层和财富地位。

所以,相比较而言,现代教育对于底层人民的意义更大。这可能也是寒门学子改变命运的相对容易的路了。因为在往后的人生中,你只会越发觉得世界根本没有什么公平可言。

BBC有一部纪录片《人生七年》,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英国孩子,记录他们的人生轨迹。从7岁开始,每七年记录一次,直到他们的56岁。

这里面只有一个人打破了阶层的天花板成功晋升精英----Nicolas,一个农夫的儿子,他考上了牛津大学,最后成为了美国名校的教授。

然而十四分之一的概率啊,寒门学子努力改写命运何其艰难!因为“即使是努力本身,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幸运的家庭环境。”

可寒门学子,除了努力还能拼什么?你有什么理由放弃改变命运的机会?努力是你唯一的宿命。当你还在怀疑读书到底有没有用的时候,升级版的阿尔法狗已经把柯洁虐到渣都不剩。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代替一部分人”是必然的趋势,当一批又一批“自动XX机”进入各行各业后,社会对蓝领的需求将大幅降低。到那一天,那些放弃教育的底层人民的出路又在哪里呢?

 

 

 

原创内容 转载需注明

北京早知道 (ID:ibeijinger)

 

推荐阅读

点击文字

 

 

京津冀,说好一起到白头,你却偷偷焗了油

 

注意!您的端午还有三天到达战场

 

动物吃粽子,大爷造跑车,这个端午不寻常!

 

免责声明:由于网络信息更新速度快、来源较多,当您在查看好东西(www.haodonxi.cn)所整理的信息时,企业的信息可能已经发生变更,请慎重核实,"好东西"不做任何形式的保证和担保。"好东西"信息来源于网络"好东西"不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负责,请用户慎重选择使用该信息。"好东西"业作为信息获取平台不参与用户间因交易而产生的法律纠纷,纠纷由您自行协商解决。

投诉方式:511543066@qq.com,是处理侵权投诉的专用邮箱,在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请您尽快联系悉"好东西"工作人员处理,我们会在7个工作日内给您答复,感谢您对"好东西平台"的关注与支持!

日最新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