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微信阅读阅读趣玩微信文章历史教师王汉周微信公众号文章

民国名僧偶遇400斤女子:“想找对象么?”“我想找一个瘦些的。”“我身子瘦,做你的对象怎么样?”

1884年年,苏曼殊在日本横滨出生,他父亲苏杰生是位广东茶商,有一妻三妾,而苏曼殊的母亲,日本人河合仙便是其中一房。


1889年年,苏曼殊被父亲带回国,由于他是“东洋女人”所生,自小又体弱多病,在家里饱受歧视,甚至连自己的父亲对他也很少关注。10来岁时,苏曼殊就被寄养到姑母家。

12岁那年,苏曼殊大病一场,被家人扔在柴房里,气息奄奄又无人过问,没想到的是,他奇迹般活了下来。


正是这一经历,让年纪小小的他便看破了红尘,决意剃度出家。



然而,出家之后没有多久,苏曼殊又因触犯寺规而被逐出山门。


可以说,这正是他复杂而又矛盾的人生的写照,从此之后,他的人生便再也不受任何秩序所困。


畸零孤苦的早年生活,铸就了一个奇绝孤零之人。



苏曼殊还是一位翻译家,他是将拜伦、雪莱诗翻译到中国的第一人,为当时文人学写白话诗提供了范本。苏曼殊还是位佛学渊博的僧人,著有《梵文典》等。


他誉满国中,遍交名士,却依然认定自己只是一位孤独的漂泊者。


如果说拜伦是苏曼殊的偶像,那么李叔同则是他的同道。


两人有着极为相似的身世,以及难分高下的成就,连经历也异常相仿。



然而,这两位才华横溢的绝世奇才,却在人生最好的年华遁入空门,皈依青灯古佛。


1907年,李叔同在上海读到《断鸿零雁记》后被深深打动。

当他得知作者比自己还小4岁时,愈加佩服。

苏曼殊出家之后,李叔同也心生此念。

当苏曼殊死后第17天,李叔同也觉得“尘缘已尽”,便决定在杭州削发为僧。






02 情僧苏曼殊



苏曼殊最为世人所知的,就是他的情僧之名,他的一生甚然如流星般短暂,却与数位女性有过情感纠葛。


13岁时,苏曼殊曾在上海从西班牙人罗弼·庄湘博士习英文。


庄湘的女儿雪鸿与苏年龄相仿,他也曾想过将女儿许配给他,但这桩涉外婚姻终于还是不了了之。


1899年,苏在日本横滨求学之时,在养母河合仙氏老家,与河合仙的姨侄女菊子一见钟情。

两人产生了爱意,开始书信往来。



然而,这段恋情却遭到苏家的强烈反对。

菊子父母盛怒之下,当众痛打了女儿。

结果,当天夜里,女方竟跳海殉情。


从此之后,苏曼殊万念俱灰,回广州后便出家去了蒲涧寺。


为逃避爱情,他发愿要去佛祖的故乡印度一饮恒河之水。

可经锡兰时,又因对华裔女子佩珊情不自禁,自感六根不净,愧对佛祖,结果半途而废,悄然回国。



1909年,他在东京的一场小型音乐会上认识了弹筝女百助,两人一见如故。

但此时的曼殊已了却尘缘,无以相投,只能挥泪写下情诗一首: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情僧之名从此流传。


曾经有一段时间,河合仙极力撮合曼殊与其表姐静子成婚。

然而曼殊此时已遁入空门,他决意挥剑斩情丝,便留给静子一封诀别信。


不久之后,痴情的静子抑郁致疾,最终也离开了人世。



深深的负罪感和无法排遣的忧伤,一齐压在苏曼殊的心上,他开始投身欢场,以此来发泄自己内心的痛苦。


某一次,他对情人花雪南说:


“性欲,爱情之极也”——只有爱而不乱,庶能永守此情,虽远隔关山,其情不渝;一旦发生肉体关系,爱情终有消逝之日。所以“我不欲图肉体之快乐,而伤精神之爱也”。


1913年12月中,苏曼殊甚至在重病之际,依然东京写信给国内的好友刘三,嘱托照管自己的那些红颜知己:


“芳草天涯,行人似梦,寒梅花下,新月如烟。未识海上刘三,肯为我善护群花否耶?”


于苏曼殊而言,情爱永远都不是目的,而只是贯穿于生命过程中的精神体验。


色即是空,这是佛家名言。


却被他发挥到极致:

一次,苏曼殊在街头遇见一个美国女子,此女极胖,重约四百斤。苏曼殊问她:“想找对象么?恐怕很难找到一个与你体重相当的男人吧!”那女人回答道:“所以我想找一个瘦些的。”苏曼殊竟脱口而出:“我身子瘦,做你的对象怎么样?”弄得那女人哭笑不得,只得掉头而去。


民国三大名僧中,八指头陀修得大明大德,弘一法师终成一代宗师,只有苏曼殊至死仍是酒肉烟花相随,也注定了他永远难得大道,只能是一个漂泊的行者。






03 革命僧苏曼殊



也许很多人都想不到,看似风花雪月的情僧苏曼殊,还有着浓浓的爱国情怀。


苏曼殊在大同学校时,清廷腐败已极,并终致八国联军在中国肆意妄为。


后来当他远渡日本后,依然关注国内局势,爱国忧民之情也越发浓厚。


毕业后,他到了东京的早稻田大学,期间经介绍加入了陈独秀、蒋百里等酝酿成立的爱国组织青年会。



1903年春,苏曼殊转至成城军校。为了革命的需要,他学习陆军,与蔡锷为先后校友。在成城军校,他天天舞刀弄枪只为锻炼体魄。然而志士归国失路,勇士报效无门。苏曼殊热血未冷,他在孙中山与黄兴的麾下以笔为枪,成为名闻遐迩的“革命和尚”和“兵火头陀”。


1907年旧历元旦,苏曼殊再赴日本。这一次,他与章太炎同住在东京《民报》社,在《民报》副刊“天讨”的美术版上发表了许多画作,讽刺当时腐朽的清政府。他还与鲁迅等人合办《新生》杂志,但未成功。



当年8月,苏曼殊突然离开日本回到国内,他满心渴望着革命能够早日成功,但眼看一次次武装起义被镇压失败,一批批革命志士壮烈身死,又变得日渐消沉,最终回归空门。





04 糖僧苏曼殊


苏曼殊一生是传奇,也一身是怪癖。他爱逛青楼喝花酒,也爱品味各种美食。


苏曼殊到上海后,常常出入“江南春”、“海国春”、“一家春”等名餐馆叫局吃花酒。


他常请客,但有时认识人不多,就请人再转邀友人。客至则开宴,宴毕即散,不与客人互通姓名,也不说客气话,令人称奇。





某一次,朋友闲谈时告诉苏曼殊,上海新到一批外国五香牛肉,“闻香下马者不知凡几”,他立刻跑去抢购得三斤,还有摩尔登糖和吕宋烟,一并放在楼上美术编辑室,让他有空可去品尝。


苏曼殊闻言,立刻丢下手里的字画,三步并作两步蹦去取来享用。


还有一次,柳亚子送了20枚芋头饼供其享用,没想到他当晚就全部吃得干干净净,结果第二天肚子疼得起不来。


苏曼殊明知多食伤身,仍对各类佳肴照单全收,宣称: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坐,不吃白不吃。




在日本留学时,苏曼殊特别喜欢喝冰水,一天要喝五六斤,害得躺在床上不能动,别个还以为他死了。有同学大胆摸他鼻子,才晓得这家伙还没死。


相比起其他美食,苏曼殊对甜食的贪恋更是堪称空前绝后。


他很早就养成了吃糖果甜食的习惯,在苏州时,有卖酒的人看到他一下子吃了30包酥糖,以为他疯了。


去东南亚游历时,他每天要吃五六十枚甜果,结果肠胃炎发作,差点客死他乡。


最令他迷恋的,是一种外国糖果,叫摩尔登,据说是《茶花女》女主角的风尚,他崇拜茶花女,甚至爱屋及乌到一有稿费就拿去买三四瓶摩尔登享用。



某一次,他非常想吃摩尔登,可又腰无半文,只好糖果店外来回转悠。突然间,他想起随身还有个宝贝,便从口中毫不犹豫取出假牙,血肉模糊地拿到当铺换钱买糖…





05 茶僧苏曼殊


和另一位民国大师胡适一样,作为一个茶商的儿子,苏曼殊对于茶的喜好也是可想而知的。


早在日本时,他便经常出没于日本茶室饮用番茶。


所谓番茶,是日本各地制作的特色茶的统称,就类似于云南各个山头产的茶,统称为“山头茶”一般。日本的番茶有一股特殊的烟熏味,有点像云南的下关沱。


在杭州时,苏曼殊结识了另一位好茶之人马一浮,两人一起喝茶聊天,喝的都是上好的西湖龙井、云南普洱,这些花钱如流水的行为,连弘一法师也叹为观止。



老王以为,人生在世总有风风雨雨,可能像苏曼殊这般命运多舛之人,也只有在开怀饮茶时才能忘却烦恼,忘掉那些爱恨情仇。


如今的世人更是忙忙碌碌,可能一刻都静不下心来。

正所谓:


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苏曼殊爱喝茶,爱喝好茶。

倘若说苏曼殊没有一身的才华和传奇可能会被世人遗忘,老王了解有这么一个村子,如果不是茶这里很有可能少有人知晓。

喝过村子里茶的人都有这么一句话来评价它:

除名气外不输任何名山茶!!



它就是:忙肺!


一款连名字都特别适合现代都市人群的好茶。



像全国各地的农村一样,忙肺村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而已。这个村庄在祖国的西南边陲,在有西南秘境之称的临沧市境内。从忙肺村骑行摩托车只需要三个多小时就可以到达缅甸的果敢地区。


这里没有人去管理茶树,更没有人去给茶树施肥、打农药,也没有任何的污染源。茶树是原生态、纯自然的生长,春夏秋冬,吸收着大自然的精华!



忙肺茶汤色清澈明亮,香气馥郁,舌底生津明显,甘醇顺滑带微涩、滋味厚重,口感刺激强,深受老茶客的爱好。




老王带来丁酉年头春纯料忙肺,采用古法杀青,并没有渥黄、过度萎凋的过程,适合存放陈化。虽然前期苦涩,但后期陈化是惊喜的。



一饼200g

头春纯料

仅售198

忙肺茶。


点下方“阅读原文”,马上品鉴!

免责声明:由于网络信息更新速度快、来源较多,当您在查看好东西(www.haodonxi.cn)所整理的信息时,企业的信息可能已经发生变更,请慎重核实,"好东西"不做任何形式的保证和担保。"好东西"信息来源于网络"好东西"不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负责,请用户慎重选择使用该信息。"好东西"业作为信息获取平台不参与用户间因交易而产生的法律纠纷,纠纷由您自行协商解决。

投诉方式:511543066@qq.com,是处理侵权投诉的专用邮箱,在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请您尽快联系悉"好东西"工作人员处理,我们会在7个工作日内给您答复,感谢您对"好东西平台"的关注与支持!

日最新精选